浮潛(snorkeling),,許多人固有的印象估計還停留在使用面鏡,、呼吸管、蛙鞋,、救生衣,,漂浮在水面,頭埋在水里觀察水下景觀的一種水上活動,。 但,,這是存在誤解的,浮潛不僅是漂浮在水面的活動,,它包含了漂浮,、下潛、上升,、排水,、換氣、呼吸,、自救與器材選擇使用等等的技巧串連,,為保障安全,還是需要必要的學習的,。 另外就是,,每年浮潛出意外甚至失去生命的情況,概率比水肺潛水還要高不少。所以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因為浮潛基本沒什么入門門檻,,好多當地的服務提供者也相當容易切入這塊活動經營中來,所以造成服務素質參差不齊的現狀,。因為浮潛它看起來實在很簡單,,好像只要提供浮潛3寶,再發(fā)件救生衣就可以下水玩了,。但我想說,,這樣非常不靠譜!
浮潛,,PADI體系是把它列入課程內容的,,課程/活動的開展,必須嚴格的遵守相關的標準,。
第一,,在選擇浮潛活動提供者的時候,考慮只參與規(guī)范經營的,,正兒八經的潛店所提供的浮潛服務,,靠譜的潛店是保障的第一步。
第二,,在活動前,,你有權咨詢帶隊的人是誰,資格級別是什么,,一個潛導負責照顧多少人 來看看浮潛時候怎樣才是符合標準的活動情形,。帶隊的人,PADI規(guī)定必須是潛水長以上級別的潛水員,,在開放水域的時候,,也就是可以理解成在廣闊的海域時,一個潛水長不會帶超過10個人,,靠譜的潛店會將人數比例降至更低,。活動的地方,,通常是在海島沿岸,,或者度假村附近水比較淺,但有不少珊瑚的地方進行(當然水深還是不能站立的),,并且服務良好的地方,,還會有專門劃分為浮潛的專用水域,不能有任何船只進入該區(qū)域的,。
第三,,浮潛展開的基本步驟(概略) 1,、帶隊的潛水長以上級別的潛水員,會向參加者介紹浮潛的基本裝備,,及其使用方法,, 2、領隊會帶著參加者以合適方法入水,, 3,、在水比較淺而且平靜的地方,教會諸如呼吸管排水,,蛙鞋踢水,,潛伴保持距離,甚至“鐮刀式入水”下潛方法,,當然還有浮力調整裝置——BCD的使用(后面再展開講), 4,、然后再帶到水較深的地方進行浮潛,。 你有權要求領隊教你以上這些必要的技巧。
第四,,浮潛應該提供的裝備
1,、面鏡,潛水面鏡,,會套住鼻子的,;
2、呼吸管,,咬嘴完整,;
3、蛙鞋,,剛開始通常會不習慣怎么使用,,但是你的領隊會教你怎樣踢水;
4,、BCD,!
按照PADI標準,浮潛是需要提供浮力調整裝置的,,也就是BCD,。這款我們也叫口水肩,嘻嘻,!沒錯,,是調整裝置,也就是說浮力是可以改變的,! 領隊需要教會你怎樣穿戴,,尤其是所有綁帶要固定在合理位置,這樣才可以保證BCD不會亂漂,反過來把人壓到水下造成嗆水,。 領隊還會教會你怎樣口吹充氣和使用泄氣閥放氣(方便下潛),。 這里談談好多浮潛服務提供者用救生衣代替BCD的情況不合理的地方在于,參與者在穿著救生衣的時候,,基本不能下潛,,而且救生衣都均碼的,不能像浮潛BCD那樣調整大小,,一旦發(fā)生位移,,很容易造成救生衣把人往下壓,但使用者又沒有能力脫困的情況,。
第五,,適合浮潛的地方往往在熱帶,陽光猛烈,,海面無遮無擋,,浮潛又大部分時間漂浮在水面,非常容易曬傷,,如果可以的話,,盡可能租用橡膠潛水服,防曬,、保暖,、有防護性,還帶浮力,。
第六,,合理評估自己的水性。雖然PADI沒有說不會游泳不能浮潛,,但是自己還是要對自己的游泳能力有所評估,,如果你確實不會游泳,但是又想嘗試,,和領隊說明情況,,說明你需要更多的照顧,同時和潛伴保持在一起,。另外就是在平靜水域過關技巧的時候就要根據自己的舒適程度來決定自己是否還需要繼續(xù)了,。
七,保護好水下生態(tài),,不要觸碰任何水下生物,,如果你真需要站起來,千萬不要踩在珊瑚上,,要踩踩沙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