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cois Peron National Park
這個國家公園是看澳洲瀕臨滅絕動物兔耳袋貍最好的國家公園,。
澳大利亞新聞網報道,,英國威廉王子夫婦喜得貴子,澳大利亞政府宣布將贈送給小王子一個兔耳袋貍玩具,,拿出1萬澳元資助悉尼塔朗加動物園兔耳袋貍研究,。此外,公園兔耳袋貍將取和小王子一樣的名字,。澳洲人說,,王子長大了可以來澳大利亞和兔耳袋貍拍張合影。
第一次看到兔耳袋貍的人,,或許會覺得這是一種老鼠和兔子“拼”起來的動物:圓滾滾的身軀,、長長的耳朵,,動起來一蹦一跳的,好似兔子,;黑亮的眼睛,,尖細的嘴和尾巴,又有幾分像老鼠,。
這副“卡通”的樣子,,是兔耳袋貍的家園——澳大利亞西部的熱帶沙漠、草原所造就的,。當?shù)亻L年干旱少雨,,食物稀少,日間酷熱,,還常有野火燎原,。在這種嚴苛環(huán)境下,兔耳袋貍白天躲在兩三米深的地洞里,,太陽曬不著,,野火燒不著,夜晚才出來覓食,。它們短小有力的前腿適合挖洞,,長長的后腿則用來跳躍——奔走找食時這種方式最省體力。至于一雙大耳,,不光能耳聽八方,,還可幫助散熱。
名字里的“袋”字,,說明兔耳袋貍也屬于有袋類動物,。不過它們屬于“袋貍目”,跟“袋鼠目”的袋鼠,、考拉只算遠房親戚?,F(xiàn)存20種袋貍分布在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兔耳袋貍是個頭最大的一種,,能長到一兩千克重,。
兔耳袋貍是“不忌口”的雜食動物,,除了植物的種子,、根莖,它們的食譜還包括昆蟲,、蜘蛛,、蜥蜴,甚至比自己小的其他有袋類動物。有了這些食物,,它們基本不用喝水,,這在沙漠生存中也是個優(yōu)勢。
長長的耳朵,,圓滾滾毛茸茸的身子,咋一看兔耳袋貍和兔子還有一丟丟類似,,而實際上卻是兩種不同的物種~ 袋貍通常夜間行動,,有一身柔滑的藍灰色的皮毛,類似兔子的耳朵,,長長的簇絨狀的尾巴,,像袋鼠一樣的大腿能讓它們像馬一樣迅速奔跑。
和能生并且到處挖洞,,造成不少環(huán)境問題的兔子不同,,兔耳袋貍可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保護者~ 袋貍的窩一般都是螺旋形的,這些螺旋狀的窩在維護生態(tài)平衡上起到了保護作用,。袋貍的小窩中還堆積著不少分解腐爛的植物和植物的種子,,小袋貍們每建一個窩,其實都在不知不覺中傳播了植物種子,,為恢復鞏固土壤有著卓越的貢獻~
從已有的化石材料研究來看,,兔耳袋貍1500萬年前,就在澳洲片土地上安了家,,早期的袋貍都是肉食性的,,有著長長的牙齒和發(fā)達的肌肉,如今的袋貍經過了漫長的時間和物種的進化,,依舊保持著祖先的一些物理特征,,大大地提升了它們建造小窩和捕獵的技能。
如果我們生活在一百多年的澳洲,,也許會不斷的抱怨袋貍偷走了你種的野菜,,弄臟了你打掃的院子,那時的袋貍還是很常見的動物,,在澳洲70%的地方都有它們活動的蹤跡,。 然而隨著歐洲人的到來,袋貍在短時間內迅速的消減,,如今還活躍的袋貍,,估計已經只有不到10000只。
以前的袋貍分為兩個不同的分支,,Greater bilby 和lesser bilby (Macrotis leucura),。可是現(xiàn)在,,Lesser Bilby這一支已經銷聲匿跡了很多年,,被認為是已經滅絕,。大堆瘋長的野兔引來了自然界的捕食者,狐貍等動物對袋貍也是同樣的趕盡殺絕,,剩下的一支袋貍,,已經是整個種族隨后的希望~
袋貍和澳洲不少其他的本土野生動物都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機。1968年九歲的Rose-Marie Dusting寫下了“Billy the Easter Bilby”的故事,,并在20歲時候發(fā)表,,袋貍瀕臨滅亡的困境才漸漸引起了社會公眾的注意??刂埔巴?,拯救袋貍和其他本土野生動物,已經迫在眉睫,。
澳洲有不少巧克力工廠,,已經把復活節(jié)巧克力兔子,改制成了復活節(jié)巧克力袋貍,,以此來提高群眾的警醒,,不僅如此,這些工廠還將它們每年利潤的一部分,,用于清除兔子,,或者拯救袋貍和其他野生動物的慈善基金。
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強,,拯救袋貍的活動已經看到希望~ 拯救袋貍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保護某一種動物,,而是一個拯救本地野生動物的希望和象征。讓這些慢慢滅絕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的出現(xiàn)在公眾的視野,,也許拯救本地野生動物遙遠的路上,,我們能邁出的第一步~
地址:
Francois Peron National Park WA 6537澳大利亞